兩年兩次配型 南昌“00后”大學生堅定為愛接力,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
5月9日上午,南昌“00后”大學生小伍同學在紅谷灘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,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,成為南昌市第77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志愿者。采集當天,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、掛職副會長肖守淵,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黨委委員、副校長李玉保,體育與健康學院黨委書記陳立新,黨委副書記趙清良,市紅十字會黨組成員、專職副會長梁璐,市紅十字會理事、南昌市崛美公益發展中心秘書長徐子涵等前往醫院看望,對他的大愛行為予以高度贊揚。
在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,22歲的小伍同學躺在采集床上,看著自己的干細胞混懸液在一次次循環分離中匯入采集袋中,露出了欣慰的笑容——歷經兩次生命接力的波折,他終于完成了這場生命的饋贈。
時針回撥到2022年,小伍同學在南昌紅谷灘萬達廣場的獻血車上,聽見紅十字志愿者講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故事。“當時工作人員說配型成功率為數萬分之一,我想著,哪怕百萬分之一的希望,我也要留個生命的火種......”于是他不假思索地留下了8毫升血樣,成為中華骨髓庫的登記入庫志愿者。
2023年5月,當南昌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知他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時,小伍同學激動得差點摔了手機。“那種感覺就像中了彩票,但比中獎更神圣。”然而,這份喜悅僅持續了半個月,因患者原因,捐獻計劃戛然而止,這個向來樂觀的體育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遺憾。
2025年4月,中華骨髓庫再次傳來緊急消息,小伍又一次進入待捐狀態,工作人員聯系到他時,正在訓練場訓練的他未等工作人員說完就脫口而出:"我捐!我沒問題!”從4月3日接到通知到4月16日確定采集計劃,他僅用13天就完成了從高分辨到體檢、再到采集準備的全部流程。“就像接力賽到了最后一棒,這次說什么我都要沖到終點。”
采集當天,經過血細胞分離機40個循環的運轉,23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采集完成。“其實捐獻過程就像長跑一樣,前期動員劑后會有點肌肉酸痛的不適癥狀,但捐獻完癥狀就立即消失了。而且,想到某個地方有人因此重獲新生,這些都不算什么!”
小伍的青春遠不止賽道鋒芒。2024年省級高校心理健康成果展演現場,他以瑜伽演繹身心對話斬獲桂冠;校級征文二等獎證書上,字字凝聚時代觀察;兩度校級三好學生,蟬聯班級獎學金,院級演講與辯論賽雙獎杯;當疫情席卷校園時,他套上紅馬甲值守宿舍樓,每日搬運百余份盒飯的步履與晨跑的節奏同樣堅定。
小伍同學用行動詮釋著對生命的理解:“當我們選擇把基因密碼交付給陌生人時,就是在證明人類最本真的善意從未消失。”如今,他書桌上的考研資料旁,靜靜躺著一封來自中華骨髓庫的榮譽證書,在初夏的陽光下熠熠生輝。